联系我们 CONTACT US
联系人:王经理
电话:13311011131
(微信同号)
产品分类 PRODUCT
- 全自动硬度计
- 里氏硬度计
- 洛氏硬度计
- 布氏硬度计
- 维氏硬度计
- 显微维氏硬度计
- 布洛维硬度计
- 齿轮硬度计
- 轧辊专用硬度计
- 邵氏/橡胶硬度计
- 韦氏硬度计
- 巴氏硬度计
- 超声波硬度计
- 铅笔硬度计
- 水果硬度计
- 硬度计压头
- 标准硬度块
- 粗糙度仪
- 锚纹深度仪
- 粗糙度比较板
- 喷涂表面检测
- 超声波测厚仪
- 涂层测厚仪
- 测振仪
- 超声波探伤仪
- 磁粉探伤仪
- 红外测温仪
- 电火花检测仪
- 超声波测力计
- 螺栓应力测试仪
- 德国PCE
- 易高Elcometer
- 荷兰INNOVATEST
- 测距仪
- 频闪仪
- 转速表
- 激光测径仪
- 材料试验机
- 裂纹测深仪
- 声级计/噪音计
- 风速计
- 温湿度计
- 色差仪
- 附着力测试仪
- 光泽度仪
- 金相显微镜
- 工业内窥镜
- 电导率仪
- 埋地管线探测仪
- 铁素体含量检测仪
- 测高仪
- 光谱仪
- 气体检测仪
- 燃气泄漏检测仪
- 看谱镜
- 在线非接触测厚仪
- 交通工程仪器系列
新闻详情
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如何长大
日期:2025-04-30 11:41
浏览次数:2125
摘要:
今年6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**法》将正式施行。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,让中国乳业遭受沉重打击,使食品**成为公众**关注的焦点;而科学检测仪器行业则悄悄从中得到巨大商机。
但在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常务理事蒋士强教授看来,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科学仪器产业因此前景看好。“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目前形势严峻,同时面临外部挤压以及内部恶性竞争。”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如何长大?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,蒋士强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表示忧虑。
约300亿元的市场需求 中国企业能分几杯羹
“用于检验、检测和分析的科学仪器设备是食品**保障体系中的技术支撑,食品**保障对科学仪器的需求存在依赖性。”蒋士强说。仅以山东省为例,为了补助16个地级市和29个奶牛养殖大县,该省去年动用财政拨款1125万元,用于购置检测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相关设备;其间,山西太原市政府也紧急拨款400万元用于购置检测三聚氰胺的设备。
目前,我国与食品**监管直接相关的四大部门——农业、质检、工商、卫生部门——都在加速建设相应的检验检测体系。我国这方面原来底子薄,所以目前的投资力度都很大。蒋士强给了一个保守估计:上述四部门和地方的投资,近两三年内总计将约300亿元以上,而且这还不算食品生产企业的直接投资。这些投资中约有70%以上用于购置各部门、各级食品和农产品 **检验检测机构的科学仪器设备。
蒋士强说:“面对约300亿元以上的市场需求,由于我国科学仪器产业至今仍处幼稚阶段,国际上各大公司 正采用各种有力的‘组合拳’掌控我国科学仪器的中**市场。如今,我国食品**保障体系中的主要技术支撑——科学仪器设备仍然依赖于发达国家。这样的**保障体系建设,必然随着发达国家不断提升食品**标准和科学仪器技术水平而亦步亦趋,不仅投资没完没了,而且总体而言,因基础受制于人,十分危险。”
科学仪器行业“内忧外患”
蒋士强给记者描述了我国科学仪器行业“内忧外患”的局面。
食品**是对众多样品,在其基质十分复杂的条件下,检测微克、纳克甚至皮克级的残留物,对所采用的仪器设备要求很高。
我国的科学仪器技术性能较低,所以地级市以上的食品**检验检测中心,为求与国际标准和要求接轨,主要仪器设备几乎靠进口。
许多**科学仪器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。当今单台价在50万元以上,特别是单价在100万~250万元的关键性仪器设备,如高性能的色谱/质谱联用仪、光谱/质谱联用仪、氨基酸分析仪、致病菌鉴定系统、GPC系统以及**离心机、电泳系统、定量PCR仪、SPR系统等,我国仍处空白状态。而这些**仪器设备,国际上有名的企业都有许多**技术保护。
目前,几乎国际上所有有名的科学仪器企业都在上海、苏州、昆山等地建立了大规模的生产和研发基地,吸纳我国专业人才,进行中国本土化生产。它们以技术、资金、人才优势,不仅占领**产品市场,也生产具有明显性能优势的中端产品,参与我国仪器设备招标采购,挤压刚起步的国产企业和新产品。
我国一直没有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学仪器**机制,常见有科学仪器研发成果,而少见有新产品上市和原有产品技术性能大幅度提升。我国科学仪器企业技术基础薄、新产品研发力量弱,都挤在少数品种上。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,又缺乏行业内良性竞争的规范,为求生存,受利润空间的制约,不得不降低性能、竞相压价,造成恶性竞争。
我国亟须建立科学仪器**体系
在蒋士强看来,国家对科学仪器研发的投入不足,产学研整体错位,扶持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政策缺失。他提出,应以市场为导向,以企业为核心,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我国科学仪器**体系,加速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化水平,“这是构建我国食品**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性决策”。
蒋士强认为,首先,应尽快建设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学仪器研发中心。他说:“我国在‘863’、‘973’、自然科学基金、攻关项目、支撑项目中均已投入一些资金研发科学仪器,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果。当今建设研发中心的关键不在于讨论,而在于组织协同;不在于再投入多少,而在于如何挖掘各领域、各部门的潜力;不在于时机的选择,而在于马上行动。”他认为,优选项目应定位为至今我国仍处空白、急需且能摆脱对发达国家依赖的项目,如质谱仪和微生物、致病菌自动鉴定系统等。
蒋士强还建议国家发改委、科技部、财政部联手,给予资金和政策上多方位的扶植,优选有市场前景、需求紧迫,而又有基础、已取得科学成果、亟待产业化的项目,建立科学仪器产业化基地,如酶联**仪及试剂盒、ICP、便携式激光拉曼仪、SPR仪、生物芯片技术平台与试剂盒,以及便携式微流控芯片系统等。
蒋士强的*后一个建议是:先选择几类或几种有特色、已有良好基础和市场前景的科学仪器与相应的企业,作为建立产业联盟的试点,建立互助互动、和谐竞争的基础产业链。在与食品**检验、检测直接相关的方面,他建议先着手建立以下几个产业联盟:色谱和气相色谱—质谱产业联盟;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产业联盟;生化仪器产业联盟;样品前处理仪器设备产业联盟;试剂产品产业联盟;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产业联盟。
来源:科学时报
但在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常务理事蒋士强教授看来,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科学仪器产业因此前景看好。“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目前形势严峻,同时面临外部挤压以及内部恶性竞争。”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如何长大?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,蒋士强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表示忧虑。
约300亿元的市场需求 中国企业能分几杯羹
“用于检验、检测和分析的科学仪器设备是食品**保障体系中的技术支撑,食品**保障对科学仪器的需求存在依赖性。”蒋士强说。仅以山东省为例,为了补助16个地级市和29个奶牛养殖大县,该省去年动用财政拨款1125万元,用于购置检测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相关设备;其间,山西太原市政府也紧急拨款400万元用于购置检测三聚氰胺的设备。
目前,我国与食品**监管直接相关的四大部门——农业、质检、工商、卫生部门——都在加速建设相应的检验检测体系。我国这方面原来底子薄,所以目前的投资力度都很大。蒋士强给了一个保守估计:上述四部门和地方的投资,近两三年内总计将约300亿元以上,而且这还不算食品生产企业的直接投资。这些投资中约有70%以上用于购置各部门、各级食品和农产品 **检验检测机构的科学仪器设备。
蒋士强说:“面对约300亿元以上的市场需求,由于我国科学仪器产业至今仍处幼稚阶段,国际上各大公司 正采用各种有力的‘组合拳’掌控我国科学仪器的中**市场。如今,我国食品**保障体系中的主要技术支撑——科学仪器设备仍然依赖于发达国家。这样的**保障体系建设,必然随着发达国家不断提升食品**标准和科学仪器技术水平而亦步亦趋,不仅投资没完没了,而且总体而言,因基础受制于人,十分危险。”
科学仪器行业“内忧外患”
蒋士强给记者描述了我国科学仪器行业“内忧外患”的局面。
食品**是对众多样品,在其基质十分复杂的条件下,检测微克、纳克甚至皮克级的残留物,对所采用的仪器设备要求很高。
我国的科学仪器技术性能较低,所以地级市以上的食品**检验检测中心,为求与国际标准和要求接轨,主要仪器设备几乎靠进口。
许多**科学仪器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。当今单台价在50万元以上,特别是单价在100万~250万元的关键性仪器设备,如高性能的色谱/质谱联用仪、光谱/质谱联用仪、氨基酸分析仪、致病菌鉴定系统、GPC系统以及**离心机、电泳系统、定量PCR仪、SPR系统等,我国仍处空白状态。而这些**仪器设备,国际上有名的企业都有许多**技术保护。
目前,几乎国际上所有有名的科学仪器企业都在上海、苏州、昆山等地建立了大规模的生产和研发基地,吸纳我国专业人才,进行中国本土化生产。它们以技术、资金、人才优势,不仅占领**产品市场,也生产具有明显性能优势的中端产品,参与我国仪器设备招标采购,挤压刚起步的国产企业和新产品。
我国一直没有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学仪器**机制,常见有科学仪器研发成果,而少见有新产品上市和原有产品技术性能大幅度提升。我国科学仪器企业技术基础薄、新产品研发力量弱,都挤在少数品种上。在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,又缺乏行业内良性竞争的规范,为求生存,受利润空间的制约,不得不降低性能、竞相压价,造成恶性竞争。
我国亟须建立科学仪器**体系
在蒋士强看来,国家对科学仪器研发的投入不足,产学研整体错位,扶持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政策缺失。他提出,应以市场为导向,以企业为核心,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我国科学仪器**体系,加速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化水平,“这是构建我国食品**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性决策”。
蒋士强认为,首先,应尽快建设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学仪器研发中心。他说:“我国在‘863’、‘973’、自然科学基金、攻关项目、支撑项目中均已投入一些资金研发科学仪器,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果。当今建设研发中心的关键不在于讨论,而在于组织协同;不在于再投入多少,而在于如何挖掘各领域、各部门的潜力;不在于时机的选择,而在于马上行动。”他认为,优选项目应定位为至今我国仍处空白、急需且能摆脱对发达国家依赖的项目,如质谱仪和微生物、致病菌自动鉴定系统等。
蒋士强还建议国家发改委、科技部、财政部联手,给予资金和政策上多方位的扶植,优选有市场前景、需求紧迫,而又有基础、已取得科学成果、亟待产业化的项目,建立科学仪器产业化基地,如酶联**仪及试剂盒、ICP、便携式激光拉曼仪、SPR仪、生物芯片技术平台与试剂盒,以及便携式微流控芯片系统等。
蒋士强的*后一个建议是:先选择几类或几种有特色、已有良好基础和市场前景的科学仪器与相应的企业,作为建立产业联盟的试点,建立互助互动、和谐竞争的基础产业链。在与食品**检验、检测直接相关的方面,他建议先着手建立以下几个产业联盟:色谱和气相色谱—质谱产业联盟;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产业联盟;生化仪器产业联盟;样品前处理仪器设备产业联盟;试剂产品产业联盟;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产业联盟。
来源:科学时报